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30多年来,欧洲大片区域都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如今,工程师终于设法封存了该核电站被破坏的反应堆。

导致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和起火的一系列灾难性事件,还将继续困扰国际社会一段时间。

据估计,位于乌克兰的该核电站遗址附近区域仍需数千年才能适宜人类安全居住。

在灾难发生后的数周和数月里,为了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排放,人们用数吨混钢筋凝土覆盖在损毁的反应堆建筑物上面,形成了一个“石棺”,封存该反应堆30年。

新保护罩(NSC)

但是,这只是一个临时措施,自那以后,各国团队希望设计建造出一个完全覆盖石棺和反应堆建筑物的新保护罩(NSC)。

基于这个愿景,欧洲一些最优秀的工程学专家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能完全覆盖老化“石棺”的钢结构保护罩,用于隔离外界,防止进一步污染,并确保将来某个日期,开展清理和退役工作。

Novarka是建筑巨头Vinci Construction与Bouygues Travaux Public 的合资企业(各占一半股权),其任务是负责建造巨大的防护罩。建造保护罩的资金主要来自八国集团、欧盟成员国及各类组织(包括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捐赠。

“该结构必须足够稳定,能抵抗三级龙卷风的风力和七级地震”

 

超大跨距

整个保护罩分为两部分修建,最后利用顶升系统在反应堆建筑物上方合成拱顶,全长150米,高度105米,跨度257米。

保护罩由专业的包层供应商Kalzip开发,包含一个拱形的钢网格框架和一个气密层,外层采用立边咬合钢屋面系统包覆,内层同样为气密结构,并覆有不锈钢板固定在框架上。

在合成拱顶之前,钢架在异地进行分段预制,包括温度控制服务和起重机吊运。两个气密层之间有一个大约为13米的间隙。这个环形间隙会一直处于正向加压状态,而环绕反应堆建筑物的钢结构主体将维持轻微负压。这两者产生的压差不仅可确保保护罩不会发生放射性泄漏,还有助于稳固这一重达3万吨的整体结构。

符合任务要求

Kalzip董事总经理JörgSchwall承认,“该结构必须足够稳定,能抵抗三级龙卷风的风力和七级地震。这对于我们工程师来说是一项挑战。”他补充道:“不过,测试结果显示,专为此应用而开发的外壳和内壳,以及立边咬合系统超出任务要求的70%。”

这种钢框架结构设计寿命长达100年,不仅维护成本极低,具有防火、防风、防雪和防放射性粉尘的功能,还能为切尔诺贝利基地的最终净化提供相应的操作空间。

图片:Getty和 Kalzip GmbH